IES攻略﹕善用一手資料 讓報告更獨特

文章日期:2010年11月25日

【明報專訊】資料蒐集是通識教育科專題報告的基礎,因報告大多以探究為主,所以需要大量資料支持。

要令報告更全面和富說服力,資料來源必須豐富。資料來源大致可分為一手和二手資料一手資料是指與事件相關的物件或由當事人提供的資料,例如問卷調查、實地考察、訪問等二手資料則為由其他人整理有關事件而得出的資料引用網上和書刊資料便是最常見的手法。本文將集中討論一手資料在專題報告中的應用。

以我的專題報告為例,報告主要討論以電子課本取代傳統課本的成效及其對環境的影響。我選擇採用一手資料研究,以一所正試驗使用電子書的學校為報告軸心,並以訪問及問卷調查形式探討該校使用電子書的成效及各方面的轉變。

主動出擊 約訪有關機構

一手資料既獨有又具體,是我選擇此研究方法的主因。由於電子書計劃已討論一段時間,因此我希望以特別的角度探究,而非老生常談地引用和分析不同的資料,這樣能令我的報告更獨特和有趣。此外,由於電子書計劃並未在本港全面推行,故此我選取一所試驗推行電子書計劃的學校為研究對象,正正能探討其實際上的成效,令論點更有力和具體。

使用一手資料的關鍵是「主動出擊」,同學要主動聯絡有關人士或機構,表明你的請求。起初,我曾擔心被拒絕而萌生放棄的念頭,但想到這些資料可以大大提升報告的深度,我決定一試。當我物色到幾所符合研究條件的學校後,我便逐一致電詢問可否讓我訪問。幸好,有一所小學答應了我的請求,讓我實地訪問及做問卷調查。我認為修讀通識教育,自不能閉門造車,只單單接收已有的資料而不親自探究,所以這絕對是一個學習自主獨立地蒐集資料的難得機會。

要清晰了解研究資料

在準備訪問內容及問卷設計的過程中,我感受到蒐集一手資料的難處在於要清晰了解研究所需的資料。因為當一所學校成為了我的研究對象後,我必須要細想自己要取得什麼資料、如何詢問會得出較持平的答案等問題。正因為要反覆思量報告的軸心和內容,讓我對報告內容有更多的反思空間。我所做的是要把資料由目標對象中抽絲剝繭地整理出來,而不再是由他人已整理的資料中再篩選,拾人牙慧。

當然,一手資料亦有不足之處。同學須注意這模式並非適用於所有研究,選擇使用一手資料只是其中一個取向,同學必須就不同的研究內容選擇適切的研究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希莉婭CELIA·菁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