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民調無禁區 關鍵在如何用


文章日期:2011年3月21日

【明報專訊】中央政策組最近委託大學做民調,題目包括財政司長曾俊華應否就預算案爭議辭職,以及香港有否管治危機。政府為了解民情,利用民調探測民意,並無不妥,

而且毋須設立禁區,因為若視某些問題為禁忌而採取鴕鳥政策,不敢正視,只會令政府與民情脫節。重要的是,探知民意,了解民情之後,

如何制訂符合香港整體和長遠利益的政策,才是對特區政府管治能力的真正考驗。

傳媒上周報道,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最近委託中文大學傳播研究中心做民調,在24條提問中,包括詢問市民是否信任特區政府及特首曾蔭權

也有針對預算案的提問,其中一條更直接問「曾俊華是否需要為預算案引發的爭議辭職」,最後一條則問市民認為香港是否面臨管治危機?

中策組主要職能是向行政長官、政務司長和財政司長提供意見,主要工作包括從事政策研究、編寫施政報告、了解分析社情民意等;

因此,中策組因應香港的發展形勢做民調,並無不妥;政府也有需要了解市民對官員及政策的看法,不論是誰或該人是否受歡迎。

如果政府做民調是為了解施政得失,即使民調的問題感敏,也值得進行。然而,如果政府只從政治化妝出發,發現民調結果對自己不利,便掃進地氈底,

裝作無事發生;而當民調結果對自己有利,則高調反擊不同意見者,強調自己並無背離民意,這種僥倖心態,只視民調為政治化妝的手段,即使贏得一時的安穩,也不能長治久安。

就以今次民調為例,即使結果顯示曾俊華毋須下台,特區政府仍須面對3個問題:

1.錯估民意,被迫走向民粹:近月,特區政府連番錯估民意,連建制派也反對政府的方案,包括擴建堆填區、交通津貼、申辦亞運,以及預算案注資強積金

結果不是被迫大幅修改方案,就是被議會否決。事件顯示港府與民意脫節,施政舉步維艱,預算案也要在提出之後一個星期便破天荒地大幅修改,

被迫選擇一個民粹主義甚濃、破壞政府審慎理財紀律的派錢方案。

2.親疏有別,走向偏聽:預算案的制訂,政府理應兼顧各階層的利益,聽取各政黨的意見,但在預算案備受批評之際,政府選擇只拉攏建制派,

置泛民議員於不顧,連表面的公平也拋諸腦後,反而給社會發出一個壞信號。

3.依靠建制派,但建制派也不可靠:政府未能有效掌握民意,唯有依靠建制派在立法會保駕護航,泛民計劃對曾俊華提出不信任動議,建制派則大舉申請提出動議,

搶奪檔期,令泛民無功而回。然而,建制派不等於鐵票,絕非百分百可靠,尤其是區議會立法會選舉臨近,建制派為免得失選民,不可能盲目支持政府。

在「政府有權無票,議會有票無權」的政治困局下,香港內耗不斷,若政府能夠借助民調,掌握民意,再在此基礎上,運用官員的聰明才智、專業知識,

制訂符合香港整體和長遠利益的政策,才有可能改善施政,提升管治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希莉婭CELIA·菁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